真的,沒有一個人是經本人同意後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也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上。可是每個人都如此誕生了,一來到世界就在詢問中成長,在成長中詢問。當你在茫茫人海中蕩起那一葉小舟時,才發現人生充滿了甜酸苦辣,沉浮、榮辱、歡樂、悲苦、成敗、恩怨……,這一切都引發人對人生迷茫的問號。的確,人生充滿了歡快與喜樂,天真爛漫的童年,充滿活力詩情畫意般的青年,躊躇滿志的壯年,悠閑自在的老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歡快與喜樂。人還可以有情趣去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郊遊野餐、探險、露宿……,以詩、畫、音樂等藝術去表達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人生確是如此美好,值得我們追求和享受。
可是,人生也有另一面,就是憂慮和艱辛。讀書憂愁能否畢業,畢業後擔心能否找到稱心的工作,工作了又為升遷而傷腦筋。戀愛有戀愛的煩惱,結婚也有結婚的苦處。父母操心子女,子女抱怨父母,而且日月如梭,到白髮蒼蒼時才發現已是葉落歸根的時候了,而對無法把握的死亡,人不得不有所沉思。
有的人殫精竭慮地獲取金錢、財產、權勢、地位,希望保全自己,並想永遠地擁有它。然而,死亡卻毫不留情地將他赤條條地拉走,並不能帶走分文。有的人即使名字被刻在石碑上,被寫在文獻中,但是面對“人死如燈滅”的結果,流芳百世不也是一種荒謬虛無嗎?
有的人成為大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嘔心瀝血為人類締造輝煌的成就,但是在死亡面前,仍然逃脫不了和流浪漢甚至作惡多端的人,同樣地歸於塵土的命運。如果一個人“一死百了,”人又何必去奉公守法,尋求公道和正義呢?
有的人一生經過風風雨雨,充滿了艱辛坎坷,雖然他為我們是多麼的需要,但是當他遠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只能無可奈何地以淚水和嘆息相默送。難道一個人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嗎?事實告訴我們並非如此。人生來就追求永恆,追求幸福, “人死如燈滅,” 一切歸於虛無的說法怎能合乎人的渴望與追求嗎?李白說得好:“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的確,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只是存在方式的改變。那麼人啊,你最終歸向何處呢?
當你在探索自己生命和意義與歸宿時,是否還會想到那位生命的主宰——天主呢?
(直到我未曾認識天主之前,我的生命曾是一片沙漠)
——諾貝爾獎金得主——卡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