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剛剛過世不足一月,我的心仍舊沉浸在對父親的無比思念中。此前,在與各位信友們的交往中,在不同的場合,我已跟大家介紹了很多關於我父親的瑣事。在本期『新生命』中也分享了家父的追悼詞和信仰生活。但現在,腦海中除了父親的音容笑貌,我無法靜思其它的事,所以,還是決定繼續說說我的父親,算是我作為女兒表達對慈父的追思吧,請各位讀者見諒。
我的父親個性耿直,說話做事從不拖泥帶水,連他的離世都是那樣地乾脆利落,突然得讓我們無法接受。一小時前還在聖堂朝拜聖體,之後去醫院還自己上了車,可是,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聽母親說,父親只讀過兩年的書,領洗時也沒有接受過多少信仰培育,但信仰的種子在他的心裡紮的根卻是那麼深,發的芽是那麼純、枝葉成長是那麼茁壯。無論在多麼艱難的時期,無論有沒有他人的信仰陪伴,父親從沒有懷疑對天主的信仰,從沒有放棄對天主的依賴。春夏秋冬,在我的記憶中,全家人每日的共同祈禱從沒間斷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善言辭的父親憑藉著對天主的愛與信賴,勸化了數百人領受了洗禮,並建起了一座教堂。
父親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沒有什麼偉言,也沒有什麼壯舉,然而,在他平凡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個天主賦予特殊恩寵的非凡生命。他的一生印證了雷鳴遠神父所說過的一句話:“天主之外無物”。父親真的是一個天主之外,一無所求、一無所圖的人。他心心念念所努力追求與生活的就是如何光榮天主、如何救人靈魂。無論是炎熱的夏日還是數九的寒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除了吃飯、睡覺、做家務外,其餘的時間都是用來祈禱和讀聖經。自從成功修起了聖堂,朝拜聖體便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也成了他最大的生活樂趣。即便是冰冷的冬天,他依然堅持每日數次在沒有生火的聖堂裡祈禱,家鄉的冬天氣温平均都在攝氏零下 20 度以下。沒有神父,他便負起了探望老人、病人、照顧臨終者及送聖體的工作。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冰雪的路上走了三、四公里的路去送聖體。父親有患多年的氣喘,尤其在冬天特別嚴重,可以想像,在那天送聖體的路上,他走的多麼艱難、多麼辛苦……。
小時候,看到鄰居家都有電視看非常羨慕,但父親對那些彷彿沒有興趣。那時,我常認為父親太固執、太不識時務、太不懂生活了。父親數十年如一日,絲毫沒有改變過對財富、對享受的看法,認為財富是過眼的雲煙,人生不應該追求吃喝的講究和住宅的豪華,認為過分享受會使人的信仰怠惰,是危險的。所以,直到今天,父親依然用著我們小時候的那些簡陋陳舊的桌凳,在别人眼中那些東西應該稱之為“古董”了。在網路的時代,我們家裡依然沒有電視。但對於幫助貧病者,他的慷慨大方卻又讓人無法理解。父親從不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他也根本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他的雙眼只注視著永恆,他知道他所追求的是什麼。在父親的身上,我更加理解了什麼是“大智者若愚”。
耶穌說:你們若不變成小孩子絕不能進入天國。我的父親做到了,他從不知道什麼是算計人,什麼是吃虧,也不明白什麼是記恨。只要為人有真益,只要為天主有光榮,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都會以一顆孩子般赤誠的心去對待。自己有的,只要別人需要,無論是誰都給。哪個教友時間久了不來教堂,無論是誰,不管人家聽不聽,高興不高興,他都會登門拜訪,苦口勸說。即便是吃閉門羹,遭拒絕,他依然三番五次地前往。
父親的聖名是伯多祿,他的一生正如其聖名:磐石,磐石一般堅定的信仰;磐石一般不變的見證。令我們感動又驚奇的是父親安葬的那天又正巧是“建立伯多祿宗座紀念日”,這是事先家人都不知道的。也許,這是天主給父親的一個見面禮物吧!
願我的父親及所有去世的父親們永遠安息主懷!
在此,我也藉 “新生命”一角衷心感謝所有為我父親祈禱、獻彌撒的兄弟姐妹們,願慈愛的天主百倍賞報大家!
今年是慈悲喜年,教宗方濟各與聖座部會神長們的四旬期避靜第五天的講道主題再次談到慈悲的意義:慈悲是看見、停下、觸摸。帶領避靜的龍基神父說:“真正的差別不在於我們是基督徒、穆斯林還是猶太人,不在於是否有信仰;而在於面對他人的創傷我們是否停下腳步。‘假如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僅僅去分擔他人的痛苦,我將會更加博學,比那些讀書破萬卷之人更有學問。我是生活的智者’”。龍基神父的講道發人深省,歡迎大家認真閱讀。
2016 年是中華聖母堂遷入聖耀漢維雅內堂十週年,何神父以無比感恩的心分享了這十年天主賜予我們的恩惠。他也語重心長的勉勵大家不忘主恩,繼續為福傳而努力。
今年復活節,非常高興,我們有 35 位兄弟姐妹將會領受洗禮,除了感謝各位老師的努力工作與所有教友們的祈禱外,也繼續懇請大家為本堂的福傳工作不斷祈禱,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更多的人認識天主,找到真理。
感謝侯修女、Natalia Fu、Joseph Z、雅格及甘思定,他們在本期“新生命”中的靈修分享與信仰見證,一如既往,令人感動與深思,望大家喜歡。
最後,祝所有兄弟姐妹們與主同死同生!復活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