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仇恨的地方,讓我播種仁愛

張維明 譯

" 恨使生活癱瘓,愛使生活舒暢;

恨使生活暗淡,愛使生活光明。”

---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仇恨引起爭端,愛情遮掩一切過失。” (箴 10: 12)

世界何曾知曉,在仇恨面前, 愛最具有轉化的力量。仇恨只能造成毀滅,而愛卻具有強大的威力,能在人民之間建築溝通的橋樑,從而恢復彼此的信任。然而,仇恨有時也能夠製造出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事情惡性循環,一個惡行又引起另一個邪惡。

在你面臨對某人有揮之不去的仇恨時,要對其表現出愛, 這需要你極大的勇氣。在山中聖訓中,耶穌說:“你們應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瑪 5:44 - 45)。我們當如何遵照祂的這一命令,追隨基督的芳蹤,去體驗這種永恒的快樂呢?

image

壓倒和降服仇恨

“仇恨給世界造成了太多的問題,但它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 -- 瑪 雅 • 安 吉 拉 (Maya Angelou)

2015 年 6 月 17 日,美國南卡羅來那州的查爾斯頓市中心,在非洲裔衛理會主教派的教堂內,一個 21 歲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向一組祈禱的人群開槍, 九個人被打死,僅三人倖免。槍手在次日被捕,在那個星期舉行了法庭聽證會,遇難者的家屬們有機會直接與這個槍手說話。但他們的話語卻驚呆了全美國。

納丁•柯利爾的母親在這個慘案中被害,她以痛苦的聲音對槍手說道:“我寬恕你。你從我身邊奪去了我的最愛,我再也聽不到母親溫柔的話語,也再不能擁抱她一次….. 但是,我仍然寬恕你,因為我憐憫你的靈魂”。接下來,每一位受害者的親屬依次對槍手說了類似的話語。貝瑟娜•米德爾頓是受害人 --- 該教堂傳道人 --- 德裴娜•米德爾頓博士的妹妹,她說道:“我承認我非常憤怒。但是,我的姐姐德裴娜在家中最高興做的一件事,就是教導我:我們這個家庭應該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們必須寬恕別人,不能讓任何仇恨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無法言喻的悲痛時刻,這些受害者的家庭給我們上了極其生動的一課。他們都理解到,做出仇恨的反應只能使他們自己內心被擊垮。所以,他們都選擇了要與他們死去的親人分享他們的愛,並永遠保持仁愛和寬恕之心,讓生者和死者的心在基督內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旺達•西蒙斯的祖父在這次屠殺中死去,她痛切地對槍手說:“雖然我親愛的祖父和其他人都在這次仇恨犯罪中死去,但我們每個人在這裏對你的靈魂的呼籲都足以證明,這些死者都曾生活在愛中,你可看到,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愛的遺產長存,所以我要說,仇恨永不能得勝”。

image

要勇敢地用愛做出回應

“你希望看到怎樣的一個世界,你就要為建設那樣的世界而奮鬥。”

--- 印度聖雄甘地

(Mahatma Gandhi)

卡斯珀女士帶著她的五歲的兒子瑪萊托在一個公園裏散步,瑪萊托有自閉症。那時有一群八、九歲的女孩子看見瑪萊托還穿著尿布,就大聲地笑他。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恥笑, 卡斯珀感到‘怒不可遏’,然而,瑪萊托並不理解她們是在譏笑他,他反而微笑著走到小姑娘們的面前,非常友好地自我介紹姓名。他的天真無邪的反應,一下子讓小姑娘們鴉雀無聲了。

後來, 卡斯珀在作家安•沃斯卡普(Ann Voskamp)的網站上,把這個經歷寫了一篇博文。她坦承,她當時就要責罵這些女孩子,但她認識到,若責備了她們只會使她們憤恨,卻改變不了她們的態度。她寫道:“當馬萊托微笑著向她們友好地自我介紹時,小姑娘們反而非常尷尬。可以看出她們認識到馬萊托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孩子。在她們最後離開他時,我看到,她們甚至都顯出有點喜歡馬萊托了。在冷漠和殘酷面前,這就是愛的力量。愛先是使她們驚訝,而後使她們不安,最後她們都受到了教育”。

於是,卡斯珀想到,我們在受到他人傷害時的自然反應就是,想報復和傷害他人。怒氣和憤恨從一個人再傳給另一個人,這樣就形成一個長久的惡性循環。她寫道:“我認識到,耶穌為什麽諄諄教導我們:最大的誡命是全心、全靈、全意愛天主在萬有之上;第二條最大的誡命就是,愛周圍的人如同愛我們自己。耶穌最後總結說,一切的事 --- 無論是法律的條文或先知的話 ---都是要求我們愛天主,和我們彼此相愛 …… 傷害的後果會不斷地蔓延到他人,除非有人主動制止這種蔓延。也就是說,如何能打破傷害的惡性循環,唯一的答案就是愛。愛能使我們保持團結,愛能醫治我們的創傷,愛能恢復我們的友情,愛能改變一切!一個美好的世界就取決於我們能夠凡事做出愛的回應。 image

愛的勝利

“人,若非下定決心永懷有愛心,在現實中,他就會發現,他即使想把他的愛心堅持一天, 也都很困難。”

--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86 年 7 月 12 日,紐約市警官史蒂文•麥克唐納在中央公園執行公務時,被一個 15 歲的凶手開槍射擊。史蒂文那時 27 歲,他的妻子帕蒂•安 23 歲,他們剛結婚八個月,帕蒂•安已懷孕三個月,是個男孩,他們已預先給他起名叫康納。

這次射擊造成史蒂文重傷,他頸椎以下永久性的癱瘓。在約翰•阿諾德(Johann

Christoph Arnold)的“為什麽寬恕”(’ Why For-give’)一書中,記述了史蒂文的故事。史蒂文回憶了他被射擊後,外科醫生說他將終生四肢癱瘓:“我的妻子帕蒂•安一下子就癱倒在地上, 不能自控地大哭起來。我也哭了,但我全身不能活動,無法伸手安慰她”。

僅在幾天後,媒體約請帕蒂•安說幾句話,於是,帕蒂•安勇敢地站在他們面前,明確地宣稱,她堅信天主的聖意,一切都是為了她家庭的益處。康納出生後,史蒂文夫婦一同在媒體面前揭示了一件事:史蒂文已經寬恕試圖殺害他的那個男孩。在那個槍手入獄期間,史蒂文口述了一封信給他,不久,史蒂文一家就接到那個槍手的一個電話。他向史蒂文、帕蒂•安,和嬰兒康納,深深地道歉,史蒂文一家接受了他的道歉。

史蒂文已成為不使用暴力解決衝突的演講人,他曾去充滿暴力的北愛爾蘭,宣講愛的力量終將戰勝仇恨。史蒂文也在紐約的許多中學中與青少年學生們分享他的故事。帕蒂•安已成為她的家鄉長島的一個小城市的市長。她和丈夫還兼任當地的籃球和棒球教練。

2017 年 1 月 10 日,史蒂文安息主懷,進入永生。許多顯要人物來到紐約聖帕特裏克大教堂,與史蒂文的家人和親朋好友一起悼念史蒂文的一生。史蒂文的兒子康納,追隨父親的足跡,已成為紐約市的一名警官。他在父親的葬禮彌撒中誦讀了沁人肺腑的悼詞。當他提到他的母親時,整個教堂內的全體人員都自動地起立向帕蒂•安致敬,並爆發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自從發生不幸的射擊以來,帕蒂•安已成為人們心中愛和忠誠的偶像。康納在談到他的父母時說道:“他們的婚姻體現了真正的愛情。我親愛的父母在那漫長的黑暗歲月,卻創造了非凡的人生”。

在史蒂文過世以及‘天主 教 紐 約 ’ 雜 誌

(‘Catholic New York’)登載了有關消息的幾週後,本刊記者對帕蒂•安做了一次訪談。帕蒂•安回憶了史蒂文作為丈夫和父親所表現的優良品格和取得的成就。她激動地說:“啊,誠實地說,我們的快樂也勝過了悲哀與痛苦”。

雖然一次仇恨的行動幾乎摧毀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卻讓他們認識到愛能夠戰勝恨。史蒂文曾說過:

“如果說有比我脊椎中彈更壞的事,那一定是我為此心懷仇恨。若是那樣,就會把我的傷痕擴大到我的靈魂中,必會對我的妻子、兒子,甚至對其他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史蒂文將他能倖存下來歸功於他妻帕蒂•安對天主的信賴,帕蒂•安也特別感謝史蒂文經常教導她關於信德和天上的事。她說:“史蒂文永遠活在我心裏。我完全相信, 他此後不再有疼痛,也不再坐輪椅,他已經榮享天國的永生”。

image

讓愛駕馭我們的心

埃斯珀神父(Fr. Joseph Esper)在他的‘人生中常見問 題 的 神 聖 解 決 之 道 ’

(‘ Saintly Solutions to Life's Common Problems’)一書中,與我們分享了聖人們的言行和他們的智慧。聖人們響應基督的召喚,都選擇了用愛戰勝恨的道路。聖方濟各亞西西在他的

“ 勸言”(‘Admonitions’)中寫道:“一個人若真正做到愛他的仇人,就表現在他不因自己受到的傷害而惱恨,而是因為愛天主的緣故,為他的仇人因犯罪傷害了自己的靈魂而感到痛心,這就實際證明了他愛仇”。聖奧斯定說:“如果因為一個壞人不公正地對待你,使你遭受痛苦,你一定要寬恕他,不要仇恨,以免你和他都成了壞人”。

有一次,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僅有的一點微薄生活費全部被一個人偷了。幾個星期後,他得知那個小偷兒患了重病,孤苦伶仃沒人照顧。那是一個嚴寒的冬天,那人所在之地離他還有一百英里之遙。但是,聖依納爵羅耀拉長途跋涉去看望他,並精心護理那個人,一直到他完全恢復了健康。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兩個賊偷了隱修聖人聖斐理伯徐祿( St. Philip of Zell)的牛。那是一個深夜,這兩個賊在森林中迷了路,他們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聖人的隱修地。於是,他們就懇求聖人的寬恕,聖斐理伯徐祿立即寬恕了他們,還款待了他們一頓美餐,然後送他們順利地走上歸途。

這些聖人都追隨耶穌基督。他們抓住一切機會,對得罪和傷害過他們的人,展現出愛的力量,為耶穌基督又尋回了那些失落的靈魂。正如若望由十字架者( St. John of the Cross)所說:

“在沒有愛的地方,把愛傾注進去,你就會收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