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才是望德

image 希望是一件很奇怪的東西。穆特曼(Jurgen Molt-mann)在淪為戰俘時,才深深領悟到什麼叫希望。他在一切都崩潰了以後,看到有一種獨特的、超越了一切希望和失望的「希望」,誰擁有這獨特的希望就可生存,否則必會死去。這種希望抗拒毀滅和失敗,不肯讓灰心和喪志去操縱;它包含著一種頑強的鬥志、再生的勇氣、和對生命本身的執著,無論如何,堅強的活下去!

這種希望肯定了現實的不全,看清了真實生命中的支離破碎,甚至體驗到上主本身所面對的「失敗」。「失敗的天主」是一個我們極難接受的觀念。我們最多能接受天主在二千年前失敗過「一次」,現在他已是個節節勝利的天主。我們不願相信今日的天主還是二千年前的天主??備嘗失敗之痛的上主。因為為了我們自己著想,我們還是希望在痛苦之餘,早早有個能「打救」我們脫離苦海的天主的出現!但天主沒有「打救」先知,沒有「打救」那些忠於他的致命者,甚至耶穌在十字架上也曾喊出了一句極為淒涼和哀怨的話:「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

天主的全能不是我們心目中的「戰無不勝」;望德不在乎勝利,而在乎不肯失敗、不怕失敗,是勇者不懼的大無畏精神。望德不在乎在心理上為自己留下最後的一線生機,把天主當成是自己現世的保險。望德是置於死地而後生;是明知今生會失敗而仍不喪氣,明知生命必逝亡而對永恒有信心;是連一線生機都沒有時(就是在連天主都隱去了以後)所殘存的生命力。當我們能領悟,連「全能大力的上主」自己也在世上接納失敗時,我們的望德就是與死了的基督同死,與上主一起去接納生命中的現實大部分是屬於失敗和死亡的一切現實。如果勝利的基督曾留下過什麼可見的標誌,那便只有那屈辱的刑具十字架。

許多人都有「祈禱無用」的痛苦經驗,天主也多次沒有俯允我們的祈求,沒有滿足我們那些明明是好的和合理的願望。我們有時很難不懷疑,天主或是不能、或是不肯。無論如何,他是在我們最需要他的時候躲開了。他幫不了我們的忙,也不是我們心目中那有求必應的神!

不過,正好就是在這情況中,我們的望德才顯出是望德。因為望德就是:「即使」在這境況中,我們對主還是不失信心,還是對他滿懷希望。望德不是希望主最後再給我們那失去了或期望著的東西;望德是對「他自己」懷有希望,我們愛「他」、信「他」、望「他」。在「他」內創造希望,如此而已。「即使」他沒有攪好人生、世界、國家的大事(我們有時是實實在在地有這「直覺」),我們還是照樣地信他、望他、愛他。保祿甚至說:「我們的得救,還是在於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見,就不是希望了。」(羅 8:24)

信徒瞻仰復活的主,堅信善必勝惡,生命必勝死亡,於是敢於以殘存的生命力,向一切衰敗和死亡挑戰。

這就是成熟的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