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善時且行善 莫待時過空嗟歎
——罪婦之愛
話說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的家吃飯,有一個城中的罪婦來到耶穌面前把很貴重的香液和著眼淚抹在耶穌的腳上,表達自己對耶穌的感激和摯愛。她完全沈浸在對自己罪的悔恨和對耶穌的敬愛之中,感人至深。
但這一舉動讓一個人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宗徒們的夥食科長茹達斯。
“這香液怎麽不賣三百銀錢哀矜窮人呢?”他當即阻止瑪利亞行此熱愛耶穌之事,
罪婦眼中只有耶穌,心中只有愛,沒有價錢,所以她毫不吝惜地把香液用心地抹在耶穌的腳上。茹達斯的話貌似充滿受心,實則利欲薰心。他眼中只有銀錢,沒有耶穌,所以他心疼。二人形成多麽鮮明的對比。
寫罪婦時寫她的行爲,寫茹達斯時寫他的語言 。
一個神情專注,一個誇誇其談;一靜一動,一真一僞。
面對茹達斯的阻攔,耶穌並沒有當衆戳穿他的僞善,免得讓他難堪。耶穌只是說了一句意味常深長的話:“窮人在你們這裏是常有的,我,你們卻不常有。”
在同一場景中,對不同的人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各盡其妙。
這是對罪婦的贊賞,對茹達斯的駁斥。正如上主天主悅納了亞伯爾而厭惡加音一樣。
俗語說“甯給別人滿碗尖尖頂,不給別人半碗小看人。”滿碗與半碗體現了對人的尊敬與否。對天主,更是如此。敬愛天主不是用我們剩餘的,而是用我們的全身心。愛天主在萬有之上,罪婦的作爲最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寡婦的捐獻不是得到了耶穌由衷的贊揚嗎?
人生在世時光有限,愛主愛人的機會也是有數的。
善度時光,怎麽才算善度時光呢?我們須好好思量。
聖經人物千千萬 可愛宗徒伯多祿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是莊子的觀點。至人神人聖人究竟是什麽內涵,沒有定論,很模糊,也離我們很遠。芸芸衆生,我最敬服的還是樸實無華的真人。
新約舊約所記人物無數,伯多祿是令人可敬可愛的一位千古真人。
新約中記載, 有一天,耶穌給宗徒們預言自己將要死亡,三日後再復活。伯多祿竟然拉著耶穌到一邊,諫諍他說:“主,萬不可如此,這事不可到你身上。”他這是在拉耶穌到一邊去說掏心的話了,是親密的朋友才會有的舉動。他不知道這是耶穌的工程,他只知道他所愛的耶穌不能死。
耶穌在受難前不久,給門徒們洗腳。輪到伯多祿時,伯多祿慌忙說:“你永遠不能洗我的腳。”堅決的口氣中透出的是慌亂和謙卑。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同我沒有分子了。”一聽這話,伯多祿更慌了:“不但我的手,還有我的腳,我的頭呢!”急切的神情與前面判若兩人。在他看來洗得越多就越有分子了!真是天真得可愛!這樣的人,耶穌怎能不愛他呢。
後來耶穌用隱喻說自己要去的地方“你們如今不能去”,伯多祿一聽就急了:“爲什麽如今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爲你捨棄性命!”傻乎乎的他不知道耶穌是預言自己要受難了,但這種誓言式的表白完全出自一片真誠。後來他爲主致命,被倒釘十字架上,算是實踐了今天爲主所許的諾言。
當惡徒抓捕耶穌之時,他竟麻利地手起劍落削去了大司祭僕人的耳朵,儼然是耶穌的帶劍衛士!如果不是耶穌制止,不知還會發生什麽。這一劍之勇,不是“疾惡”,而是“愛主”。
伯多祿三次背主的事,教友們耳熟能詳。但是這背主的事,是發生在伯多祿尾隨耶穌要探究竟的過程中,三次否認也不是出自他的本意。況且,在耶穌被抓之後,門徒們一哄而散,跟著耶穌的僅剩伯多祿和若望而已!再況且,當雞叫三聲,耶穌看他一眼時,他竟淒淒慘慘地哭著走開了。耶穌只看他一眼,就讓他痛悔萬分!他愛耶穌是何等情深!
伯多祿先後有兩次下海的舉動。第一次是耶穌步行走在水面上。門徒們非常驚慌,說他是個妖怪,嚇得喊叫起來。耶穌慌忙向他們說:“你們放心吧,是我,你們不要怕。”伯多祿聽到後就說:“主,若是你,叫我在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罷。”耶穌說“你來罷。”只這一句話,伯多祿就信了,他下了船在水面上向耶穌走去了。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唯有簡單才擁有純真。
第二次下海,是在耶穌復活後,第三次發顯給門徒們時。當時,門徒們正在打魚。若望眼亮,一下子認出了站在岸邊的耶穌,驚喜地只說了兩個字:“是主!”伯多祿一聽這話,二話不說就跳進了海裏向耶穌走去。
幾天的生離死別,伯多祿們好像過了幾個世紀。這是生離死別後的重逢啊!我們有愛的心啊,難道不爲伯多祿這魯莽而深情的一跳感動得流淚嗎?
耶穌和門徒們進餐了。這時耶穌三次問他:“若納的兒子西滿,你愛我麽?”當問到第三次時,伯多祿就難過得不得了,說:“主,你是全知的,你知道我愛你。”這伯多祿心裏在想,你是全知的,我愛你你能不知道嗎?明知道我愛你,你還要這樣問我,這不是在懷疑我嗎?這能不讓我難受嗎?
伯多祿的語言,毫無遮掩地在表達自己的愛。伯多祿的行爲,純出於自然,絕無矯揉造作。
他的內心晶瑩剔透,絕無雜質。無怪乎耶穌說:你是伯多祿,我將在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會。
璞玉無價,伯多祿不正是其中的一塊嗎?感謝天主的教誨吧!